1.课程性质
草原管理学(草地培育学)一直是草业科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在保障草地资源科学化管理和合理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草地培育学”在吸收国外草原管理学课程内容体系的同时,随着现代草业科学理论的发展和不断完善,草业技术成果的不断积累,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以适应我国草原生产和生态保护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使课程的内涵更加丰富。
2.课程体系
草原管理学(草地培育学)知识体系由理论篇与实践篇构成(表1),草原管理与草地培育学的理论基础部分包括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理论、4个生产层、3个界面理论及系统耦合理论,草畜平衡与草原季节畜牧业等草地生态系统调控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体现着系统管理的思想。草地植物生物学与草地植物刈牧生理生态学理论部分,则从紧密结合草原管理实践的草地植物群落演替、植物种群关系以及草地植物光合与水分生理特点等多个层次进行理论阐述。
草原管理学(草地培育学)课程在内容上不断丰富,课程体系与框架进一步优化,学科技术上的进步、产业管理模式上的创新等内容也被及其引入。实践篇包括草地土壤、草地植物、家畜及草地生态系统综合管理与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技术,还包括退化草地分级、生态恢复与培育技术,新增了可提升以牧场为单元的草原管理、综合经营、生态服务与治理水平方面的实践性内容。课程体系与内容体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及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思想。
表1 草原管理学(草地培育学)知识模块顺序
table 1 knowledge module and their order of rangeland management
|
理论篇
|
实践篇
|
ⅰ
|
ⅱ
|
ⅲ
|
ⅳ
|
ⅴ
|
ⅵ
|
知识
模块
|
草原管理学的概念与发展
|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理论基础
|
草地植物生物学及刈牧生理生态
|
草地退化演替与综合培育技术
|
草地放牧家畜管理
|
放牧生态与草畜平衡管理技术
|
野外教学实习则重点针对天然草原草畜生产方面的较为系统的实践环节,此时正好完成草原管理学理论课的教学,学生已全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主要专业课,对草原生产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急需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此时,天然草原牧草返青分蘖,景色优美,也是牧草生长和草原生产的关键时期,必要的知识升华阶段。通过本课程在天祝草原试验站的3天实习,使学生们对草地和草地牧草的主要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演替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能够较好地理解不同类型草地特征和利用培育方法,实地识别植物,加深对草地培育方法和草业生产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可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为体现老师在知识传授的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多年教学过程中,将讲授、讨论、双语教学和自学指导法有机结合,摸索出了适合草地培育学的一套教学方法,获得了理想的效果。1)对一些重要理论学说、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草地退化与分级、放牧管理等等章节以讲授法为主;2)对草原旅游地管理、草地培育技术的部分章节采用讨论法,通过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教师准备图片视频素材,让学生观看后进行讨论,教师实时点评和归纳总结,提升认知水平;3)对一些体系清晰、内容详细已有前期课程基础的较易掌握的章节采用了自学加指导的方法,如草地法制管理等章节;4)在掌握专业名词和课程基本理论部分后,对部分章节尝试进行双语教学,如草地放牧利用与管理部分。
多媒体课件、板书、视频、网络、互动教学空间相结合,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模式创新,获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1)草原管理学(草地培育学)从2007建立校级精品课网站到2013年建立省级精品课,通过更新补充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全部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其它扩充性图片与视频资料等;2)增加多媒体课件中直观图片和生产现场视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有效开拓教学媒介,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和主讲教师个人教学空间的互动,通过提供行业最新动态和国内外草学实用链接,方便学生查阅、下载学习和扩展视野。